---
---
---
(点击查看产品报价)
Szyndler等(2000)的摩擦系数正与上述数据的趋势相反:圆环压缩
测试中的摩擦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,这种对比就像苹果和橘子
对比,根本是两回事儿。Szyndler等对奥氏体不锈钢进行圆环压缩
测试,没有润滑,也没有对氧化铁皮进行控制;Jin等(2002)对铁
素体不锈钢进行轧制试验,使用轻矿物密封油进行润滑并对氧化铁
皮的产生进行控制。考虑到本书中经常提到的,影响摩擦系数的各
种参数的复杂性,这种不可预测的不同趋势的出现并不奇怪。
上述讨论表面,既然摩擦系数对温度有较强的依赖关系,那么
引入其他自变量可能会造成误差。在建立可靠的函数关系之前,应
充分考虑变量和参数之问的相互影响关系。9.3.2.5 反向计算
一个常用的确定摩擦系数的方法是,通过实验测定一个与摩擦
系数密切相关的量,在数学模型中,摩擦系数成为唯一的未知量,
该唯一未知量决定了预测值与测量值是否吻合。 -
McConnell和Lenard(2000)使用该方法测量摩擦系数。摩擦系
数由Hill公式(见式9.26)Roychoudhury和Lenard一维公式(1984)
——参见第5章中提到的改进的Orowan模型∞计算。计算结果如图9
.15所示,图中横坐标为Hill公式计算所得的摩擦系数,一维模型
计算的摩擦系数为纵坐标。曲线表明两个摩擦系数计算值线性相关
,一维模型计算值比Hill模型计算值低大约40%。通过非线性回归
分析而得的两个系数的关系见式9.42。
肛1 D=0.59铷}川l+0.0165 (9.42)9.3.2.6负前滑
在几个实验中(Shirizly和Lenard,2000;Shirizly等,2002)
均观察到负前滑现象,即在较高的轧制速度和较大的压下率条件下
,前滑为负,表明带钢表面的出[J速度小于轧辊线速度。此时不存
在中心点或中性面。因为在上文中的数学模型均认为带钢的出口速
度大于轧辊的线速度且在变形区内存在一个无滑动区,这样就需要
有一个新的方法来分析负前滑现象。
所有资料用于交流学习之用,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,禁止复制,转载注明地址
上海光学仪器一厂-专业显微镜制造商 提供最合理的
显微镜价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