放线菌
【概说】
放线菌是一类原核细胞型微生物。性状与细菌相近,细胞壁含粘汰成分,没有完整的核,革兰染色阳性。放线菌有分枝的菌丝,还可产生孢子。
放线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,在表层土壤中数量最多。放线菌有许多科属,大多为腐物寄生菌,其中不少菌株能产生抗生素(如链霉素、金霉素、庆大霉素等),为制造抗生素菌种的重要来源。
对人致病的主要有伊氏放线菌(Actinomyces israe1i)、星形奴卡菌(Nocardia asteroides)和巴西奴卡菌(N. brasiliensis)。
伊氏放线菌:
本菌为革兰阳性、非抗酸性丝状杆菌。厌氧菌或微需氧菌。初分离时有5%CO2可促进生长。标本接种于硫乙醇液体培养基中,37°C 3~6d于试管底部生长成灰色绒毛样菌球。在血平板上2~3d出现蛛网状小菌落,10d左右形成灰白色或澹黄色菌落。
伊氏放线菌是口腔中的正常寄生菌,往往在拔牙或创伤后发生内源性感染,引起慢性或亚急性的局部肉芽肿和坏死性脓肿,常形成多发性瘘管,称为放线菌病。本病多见于下颌、舌、颈部、颜面的皮下组织,有时也可引起肺、胸腔、盲肠、盆腔的病变。在病灶排洩物中,常排出黄褐色小颗粒,称为硫磺颗粒。
硫磺颗粒是伊氏放线菌菌丝体构成的菌落,是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。将颗粒在玻片上压平,镜检可见菌体呈菊花状,故称放线菌。中心部为革兰阳性,四周菌体末端膨大呈棒状,为革兰阴性。
应注意口腔卫生。磺胺、青霉素、四环素均有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