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上过程,在学生受教率较高的过往,约莫20分钟可以完成,
现在的小孩.....老师在敎别人时,其他人的耳朵通常不听眼睛也通常不看,
非得要老师再来教导他一次不可(纵使很可能是完全一样的问题)。
所以....测量活动得耗到半小时。
而,测量活动之前,学生必须具备有『心音』和『脉搏』的相关知识,
亦即:心音是心脏瓣膜关闭的声音,『噗』是房室瓣关门、『通』是半月瓣关闭,
『噗-通』代表一次心跳。
脉博则是动脉的跳动,心脏把血送出一次、动脉血管就膨大一次,
因此,『脉搏和心搏的次数相同』。
这概念说明部份需要5-10分钟。
测量结束以后,有两个问题要讨论,就是:
1)心跳和脉搏的次数是否相同?why?
--理论上应该相同,若有不同,应该是人为的操作误差。
少部分学生会认为,『时间差』,他们以为,心脏先跳然后动脉才跳,
所以测量上会出现『脉搏较心跳少一次』的状况。
但其实应该是不可能计算的出来,喵。
2)运动动后的心搏次数增加。why?
--学生都会认为,运动时需要大量氧气和养分,所以心跳必须加快。
可以请学生想想,为何都已经跑完了、还必需几分钟的喘息,心跳才会恢复一般?
可见,心跳加速主要是为了送走细胞剧烈运动后产生的废物,而非氧气和养分。
另,学生会好奇,他的心跳脉搏『是否正常』。
如果有时间,可以简单调查一下全班的心跳次数分布图,运动前和运动后。
学生会发现:(运动前)最高约90多、最低约50多,大部分在60~p80间。
(运动后)最高可以到130几、最低也有90;
用数据告诉他,『以上这些都正常』。
如果时间不够,就简单地说明,『既然你没病没痛、健康活跳跳』,
心跳次数比『理论值』多少个十下二十下:都算正常。
以上问题与讨论,也需要五到十分钟。
将上述时间加加减减,如果概念说书可以在实验课前先作完、现场孩子又积极受教,
那,就可能有时间可以看影片--『健康先生』,这影片可以看前5或10 或全部15分钟,
拍得很好,学生会笑、也会静下心来。
或是,看青蛙的心肺实况....外露的心脏和肺脏的活动.....这,学生会尖叫.....
为避免可能的家长刁难,我会强调『有点血腥,同学先遮住眼睛偷偷地看』,
省得有学生当真被吓到以后我被找麻烦。
毕竟,国中生物,是不讲解剖的,喵。
转自小鱼看世界